午夜免费啪视频国产|中文字幕乱码视频22|亚洲阿v天堂2020在线播放|亚州三级久久电影

      
      

            行業(yè)動態(tài)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解讀

               

                4月21日,國家標準委聯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發(fā)布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下簡稱《指南》),明確了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重點,支撐能源、工業(yè)、交通運輸、城鄉(xiāng)建設、農業(yè)農村、林業(yè)草原、金融、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重點行業(yè)和領域實現綠色低碳發(fā)展,推動實現各類標準協調發(fā)展。

             

            《指南》出臺的背景

                 標準是國家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能源綠色低碳發(fā)展、產業(yè)結構深度調整、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變革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支撐,對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關部署,2022年10月,市場監(jiān)管總局、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fā)《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分刑岢隽?項重點任務,分別為完善碳排放基礎通用標準體系、加強重點領域碳減排標準體系建設、加快布局碳清除標準體系、健全市場化機制標準體系、完善計量技術體系、加強計量管理體系建設和健全計量服務體系,其中前四項為雙碳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的出臺為這四項重點任務明確了工作重點和方向,奠定了基礎。

            image 

            《指南》主要內容

            《指南》全文分為五部分:一、總體要求;二、標準體系框架;三、標準重點建設內容;四、國際標準化工作重點;五、組織實施。關于雙碳標準體系建設的內容如下圖:

            image 

            對于上述四個領域,《指南》中提出了對應的四個標準子體系:

            1)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包括術語、分類和碳信息披露標準;碳監(jiān)測核算核查標準規(guī)范;低碳管理及評價標準。

            2)碳減排標準子體系。包括節(jié)能標準;非化石能源標準;新型電力系統標準;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標準;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標準;資源循環(huán)利用標準。

            3)碳清除標準子體系。包括生態(tài)系統固碳和增匯標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直接空氣碳捕集和儲存標準。

            4)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包括綠色金融標準;碳排放交易相關標準規(guī)范;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標準,支持充分利用市場化機制減少碳排放,實現碳中和。

            以上述四個子體系為基礎,可以為重點行業(yè)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協調、全面的標準支撐。

            此外,《指南》還在在國際標準化工作中提出了以下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是形成國際標準化工作合力,提出成立碳達峰碳中和國際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組,設立一批國際標準創(chuàng)新團隊等措施。

            二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出與IPCC、ISO、IEC、ITU等機構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交流合作對接,推動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等框架下開展節(jié)能低碳標準化對話等措施。

            三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出在溫室氣體監(jiān)測核算、能源、綠色金融等重點領域提出國際標準提案,積極爭取成立一批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措施。

            四是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對接,提出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國內國際標準比對分析,鼓勵適用的國際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成體系推進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等外文版制定和宣傳推廣等措施。

            IEC指國際電工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是一個專門制定電氣、電子和相關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的非政府組織。IEC的宗旨是促進國際合作,提高產品質量,保障人類健康和安全,保護環(huán)境,促進國際貿易。

            ITU指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是一個聯合國下屬的專門機構,負責信息和通信技術領域的國際標準化、協調和規(guī)劃。ITU的目標是促進信息和通信技術的普遍、可持續(xù)和平等的發(fā)展,為全球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

             

            《指南》指引雙碳標準體系持續(xù)建設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具有良好基礎,據統計,當前直接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國家標準已有1800余項、行業(yè)標準2300余項,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節(jié)能、非化石能源、新型電力系統、化石能源清潔利用、資源循環(huán)利用、碳匯等多個方面,為淘汰落后產能、節(jié)能審查、差別電價、碳排放權交易等政策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

              《指南》明確了雙碳標準體系建設的基本架構,細化了不同體系下標準制修訂的重點任務?!吨改稀酚兄谕苿痈餍袠I(yè)和領域加快綠色低碳轉型,促進能源結構優(yōu)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強碳匯能力,發(fā)展碳市場,創(chuàng)新碳管理模式,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

                在雙碳標準建設領域,中創(chuàng)碳投已經積極投入到國家、地方政府以及企業(yè)標準開發(fā),涉及能源、制造業(yè)、交通、建筑、輸配電、服務業(yè)等多個行業(yè),目前依舊致力于各類標準的編制,未來計劃根據指南的指引,持續(xù)深入地參與雙碳標準化工作。

            下為指南全文: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戰(zhàn)略決策,深入實施《國家標準化發(fā)展綱要》,根據《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相關要求,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層次分明、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tài)文明思想,立足新發(fā)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突出標準頂層設計、強化標準有效供給、注重標準實施效益、統籌推進國內國際,持續(xù)健全標準體系,努力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標準化力量。

             

            (二)基本原則

             

            堅持系統布局。加強頂層設計,優(yōu)化政府頒布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結構,強化跨行業(yè)、跨領域標準協同,提升標準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實現各級各類標準的銜接配套。

             

            堅持突出重點。加快完善基礎通用標準。聚焦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yè),加強節(jié)能降碳標準制修訂。及時將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轉化為標準,以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綠色發(fā)展。

             

            堅持穩(wěn)步推進。錨定碳達峰碳中和近期目標與長遠發(fā)展需求,加快標準更新升級,扎實推進標準研制,堅持系統推進和急用先行相結合,分年度分步驟有序穩(wěn)妥實施。

             

            堅持開放融合。扎實推動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規(guī)則制定,強化國際標準化工作統籌,加大中國標準國外推廣力度,促進國內國際協調一致。

             

            (三)主要目標

             

            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fā)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yè)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yè)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wěn)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

             

            二、標準體系框架

             

            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包括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碳減排標準子體系、碳清除標準子體系和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等4個一級子體系,并進一步細分為15個二級子體系、63個三級子體系。該體系覆蓋能源、工業(yè)、交通運輸、城鄉(xiāng)建設、水利、農業(yè)農村、林業(yè)草原、金融、公共機構、居民生活等重點行業(yè)和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滿足地區(qū)、行業(yè)、園區(qū)、組織等各類場景的應用。本標準體系根據發(fā)展需要進行動態(tài)調整。

             

            三、標準重點建設內容

             

            (一)基礎通用標準子體系

             

            1.術語、分類和碳信息披露標準

             

            重點制修訂溫室氣體與應對氣候變化管理相關術語及定義、碳排放數據分類與編碼技術規(guī)范、碳排放信息采集方法及要求、碳信息披露等標準。

             

            2.碳監(jiān)測核算核查標準規(guī)范

             

            重點制修訂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監(jiān)測方法、監(jiān)測設備、在線監(jiān)測系統和碳管控平臺建設等標準,大氣成分物理化學特性長期動態(tài)觀測、監(jiān)測、評估、預報相關標準。制修訂地區(qū)、園區(qū)等區(qū)域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標準。加快制修訂能源、冶金、建材、化工、有色、紡織、機械、信息通信、交通運輸、畜禽養(yǎng)殖等重點行業(yè)企業(yè)碳排放核算和報告標準以及數據質量相關標準規(guī)范。完善能效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原燃料替代、余能利用、生物海洋林草土壤固碳、畜禽養(yǎng)殖等典型項目碳減排量評估標準。研制產品碳足跡量化和種類規(guī)則等通用標準,探索制定重點產品碳排放核算及碳足跡標準。制修訂碳排放核查程序、人員和機構等基礎共性標準。

             

            3.低碳管理及評價標準

             

            重點制修訂城市、設施、企業(yè)、供應鏈、園區(qū)、技術等綠色低碳評價、環(huán)境影響評價標準,綠色產品評價標準,綠色低碳產業(yè)統計核算相關標準,碳中和評價通則標準,以及不同應用場景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規(guī)劃設計、管理體系及實施評價等通用標準。

             

            (二)碳減排標準子體系

             

            1.節(jié)能標準

             

            加快制修訂火電、鋼鐵、建材、化工、有色、煤炭、采礦、輕工、機械、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yè)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推動實現能耗限額指標與碳排放強度指標相協調。堅持減污與降碳協同、源頭與末端結合,發(fā)揮標準倒逼、優(yōu)化、調整、促進作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升家用電器、農村居民供暖設備、制冷及冷鏈物流設備、工業(yè)設備、照明產品、數據中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設備、機械制造裝備等重點產品和設備強制性能效標準。加快完善與強制性節(jié)能標準配套的能耗計算、能效檢測、節(jié)能評估、節(jié)能驗收、能源審計等標準。

             

            加快制定節(jié)能設計規(guī)劃、能量平衡測算、能源管理體系、能源績效評估、經濟運行、合理用能、節(jié)能診斷、節(jié)能服務、綠色節(jié)約型組織評價等基礎標準。完善能效對標、節(jié)能技術評價、系統節(jié)能、能量回收、余能利用、能量系統優(yōu)化、高效節(jié)能設備、節(jié)能監(jiān)測、節(jié)能量測量和驗證、能源計量、數字賦能技術、區(qū)域能源系統、分布式能源系統、能源管控中心等節(jié)能共性技術標準。

             

            2.非化石能源標準

             

            水力發(fā)電領域重點制修訂水電機組擴容增效、寬負荷穩(wěn)定運行、運行狀態(tài)評估與延壽等標準,以及小水電綠色改造、生態(tài)流量、安全鑒定等綠色發(fā)展技術標準。

             

            風力發(fā)電領域重點制修訂風能資源監(jiān)測、評估以及風力預報預測等標準,風力發(fā)電機組、關鍵零部件標準,消防系統標準,風電塔筒用材料標準,海上風力發(fā)電工程施工標準以及并網標準,風電系統穩(wěn)定性計算標準。

             

            光伏發(fā)電領域重點制修訂太陽能資源監(jiān)測、評估以及輻射預報預測等技術標準,高效光伏電池、組件及關鍵材料、電氣部件、支撐結構關鍵產品的技術要求、阻燃耐火性能要求、檢測方法和綠色低碳標準,光伏組件、支架、逆變器等主要產品及設備修復、改造、延壽及回收再利用標準。

             

            光熱利用領域重點制修訂光熱發(fā)電設備標準,以及太陽能法向直接輻射預報預測等標準。完善太陽能集熱關鍵部件材料產品標準和檢測評估標準,太陽能供熱、制冷系統以及太陽能多能互補系統標準。

             

            核能發(fā)電領域重點制修訂核電技術標準、核電廠風險管理標準、維護有效性評價標準,以及核動力廠廠址評價標準。

             

            生物質能領域重點制修訂生活垃圾焚燒發(fā)電、農林生物質熱電、生物質清潔供熱、生物天然氣(沼氣)、生物質熱解氣化、生物質液體燃料和生物質成型燃料等方面的原料質量控制、重點技術和設備、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等標準。

             

            氫能領域重點完善全產業(yè)鏈技術標準,加快制修訂氫燃料品質和氫能檢測等基礎通用標準,氫和氫氣系統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氫密封、臨氫材料、氫氣泄漏檢測和防爆抑爆、氫氣安全泄放標準,供氫母站、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安全等氫能安全標準,電解水制氫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標準,煉廠氫制備及檢測標準,氫液化裝備與液氫儲存容器、高壓氣態(tài)氫運輸、純氫/摻氫管道等氫儲輸標準,加氫站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和設備標準,燃料電池、冶金等領域氫能應用技術標準。

            海洋能、地熱能領域重點制修訂海洋能發(fā)電設備測試、評估、部署、運行等標準以及地熱能發(fā)電設備標準。

             

            3.新型電力系統標準

             

            電網側領域重點制修訂變電站二次系統技術標準,交直流混合微電網運行、保護標準,新能源并網、配電網以及能源互聯網等技術標準。

            電源側領域重點制修訂分布式電源運行控制、電能質量、功率預測等標準。

             

            負荷側領域重點制修訂電力市場負荷預測,需求側管理,虛擬電廠建設、評估、接入等標準。

             

            儲能領域重點制修訂抽水蓄能標準,電化學、壓縮空氣、飛輪、重力、二氧化碳、熱(冷)、氫(氨)、超導等新型儲能標準,儲能系統接入電網、儲能系統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標準。

             

            4.化石能源清潔利用標準

             

            煤炭領域重點制修訂煤炭篩分、沉陷區(qū)地質環(huán)境調查、生態(tài)修復成效評價、智能化煤炭制樣、化驗系統性能、組分類型測定等標準。

             

            石油領域重點制修訂低碳石油開采、煉油技術標準,低排放、高熱值、高熱效率燃料標準。

             

            天然氣領域重點制修訂液化天然氣質量、流量測量、取樣導則、成分分析及測定、尾氣處理及評價、管道輸送要求標準以及頁巖氣技術標準。

             

            5.生產和服務過程減排標準

             

            工業(yè)生產過程減碳領域重點制修訂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機械、造紙、紡織、汽車、食品加工等行業(yè)低碳固碳技術、低碳工藝及裝備、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原燃料替代技術、低碳檢測技術、低碳計量分析技術、綠色制造、節(jié)水等關鍵技術標準及配套標準樣品。

             

            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領域重點制修訂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等領域基礎設施和裝備能效標準,以及物流綠色設備設施、高效運輸組織、綠色出行、交通運輸工具低碳多元化動力適用、綠色交通場站設施、交通能源融合、行業(yè)減污降碳等標準。加快完善軌道交通領域儲能式電車、能量儲存系統、動力電池系統、電能測量等技術標準。完善道路車輛能源消耗量限值及標識、能耗計算試驗及評價方法相關標準。加快完善電動汽車驅動系統、充換電系統、動力電池系統相關安全要求、性能要求、測試方法、遠程服務管理、安全技術檢驗等標準。加快研究制訂機動車下一階段排放標準,推進機動車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減碳領域重點制修訂城市基礎設施低碳建設、城鎮(zhèn)住宅減碳、低碳智慧園區(qū)建設、農房低碳改造、綠色建造、污水垃圾資源化利用、海水淡化等標準,建筑廢物循環(huán)利用設備、空氣源熱泵設備等標準,以及面向節(jié)能低碳目標的通信網絡、數據中心、通信機房等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工程建設、運維、使用計量、回收利用等標準。

             

            農業(yè)生產減碳領域重點制修訂種植業(yè)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標準以及動物腸道甲烷減排技術、畜禽液體糞污減排技術等養(yǎng)殖業(yè)生產過程減排標準,完善工廠化農業(yè)、規(guī)?;B(yǎng)殖、農業(yè)機械等節(jié)能低碳標準。

             

            公共機構節(jié)能低碳領域重點制修訂機關、醫(yī)院、學校等典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jié)約、綠色化改造標準,節(jié)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yī)院、綠色場館等評價標準,以及公共機構低碳建設、低碳經濟運行等管理標準。

             

            6.資源循環(huán)利用標準

             

            重點制修訂循環(huán)經濟管理、績效評價等標準。推動制修訂清潔生產評價通則標準,稀土、釩鈦磁鐵礦綜合利用標準以及磷石膏、赤泥、熔煉廢渣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標準。制修訂廢金屬、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動力電池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標準。加快完善水回用標準。制修訂汽車零部件、內燃機、機械工具等再制造標準。制修訂林草產業(yè)資源循環(huán)利用標準。

             

            (三)碳清除標準子體系

             

            1.生態(tài)系統固碳和增匯標準

             

            重點制修訂陸地、湖泊和海洋生態(tài)系統碳匯及木質林產品碳匯相關術語、分類、邊界、監(jiān)測、計量等通用標準,森林、草原、人工草地、林地、濕地、荒漠、礦山、巖溶、海洋、土壤、凍土等資源保護、生態(tài)修復、水土資源保護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固碳增匯、經營增匯減排評估標準和技術標準,林草資源保護和經營技術標準,森林增匯經營、木竹替代、林業(yè)生物質產品標準,以及生物碳移除和利用、高效固碳樹種草種藻種的選育繁育等標準。研究制定生態(tài)修復氣象保障相關標準。

             

            2.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標準

             

            重點制修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相關術語、評估等基礎標準,燃燒碳排放捕集標準,完善二氧化碳管道輸送等標準。推動制定二氧化碳驅油(EOR)、化工利用、生物利用、燃料利用等碳利用標準,以及陸上封存、海上封存等碳封存標準。

             

            3.直接空氣碳捕集和儲存標準

             

            重點制修訂直接空氣碳捕集和儲存(DACS)應用條件、技術要求、實施效果評估等標準。

             

            (四)市場化機制標準子體系

             

            1.綠色金融標準

             

            重點制修訂綠色金融術語、金融機構碳核算、銀行企業(yè)和個人碳賬戶管理、氣候投融資和轉型金融分類目錄等基礎通用標準,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碳金融衍生品交易等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標準。推動制修訂綠色債券信用評級等綠色金融評價評估標準。完善金融機構和金融業(yè)務環(huán)境信息披露等標準。

             

            2.碳排放交易相關標準規(guī)范

             

            制修訂碳排放配額分配、調整、清繳、抵銷等標準規(guī)范。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實施規(guī)范,以及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和人員要求相關標準規(guī)范。推動制修訂重點領域自愿減排項目減排量核算方法等標準規(guī)范。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納統計核算、監(jiān)測、評估以及綠電交易等綠色能源消費標準。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碳資產管理等標準。

             

            3.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標準

             

            重點制修訂自然資源確權、生態(tài)產品信息調查、生態(tài)產品動態(tài)監(jiān)測等標準。完善生態(tài)產品、生態(tài)資產、生態(tài)系統服務功能、生態(tài)系統生產總值等評價標準。健全生態(tài)綜合整治、礦山礦坑修復、水生態(tài)治理、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土地綜合整治等標準,以及生態(tài)農業(yè)、生態(tài)產品質量追溯等標準。推動制修訂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鑒定評估技術標準以及生態(tài)產品價值實現績效評估等標準。

             

            四、國際標準化工作重點

             

            (一)形成國際標準化工作合力

             

            成立由市場監(jiān)管總局(標準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牽頭,外交、商務、國際合作、科技、自然資源、住房城鄉(xiāng)建設、交通運輸、農業(yè)農村、能源、林業(yè)和草原等部門參與的碳達峰碳中和國際標準化協調推進工作組,積極穩(wěn)妥推進國際標準化工作。充分發(fā)揮我國在碳捕集與封存、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等領域技術優(yōu)勢,設立一批國際標準創(chuàng)新團隊,凝聚科技攻關人員和標準化專家的力量,同步部署科研攻關和國際標準制定工作。

             

            (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加強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國際標準組織(ISO、IEC、ITU)等機構的合作對接,聚焦能源綠色轉型、工業(yè)、城鄉(xiāng)建設、交通運輸、新型基礎設施、碳匯、綠色低碳科技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等重點,跟蹤碳達峰碳中和領域最新國際動態(tài)。深入研究歐盟、美國等區(qū)域和國家相關標準化政策和技術性貿易措施。加強與重點區(qū)域、國家的標準化交流與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在標準化對外援助培訓或海外工程項目中加大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的宣傳與使用。推動金磚國家、亞太經合組織等框架下開展節(jié)能低碳標準化對話,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標準化合作伙伴關系。

             

            (三)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

             

            重點推動提出溫室氣體排放監(jiān)測核算、林草固碳和增匯、能源領域的傳統能源清潔低碳利用、智能電網與儲能、新型電力系統、清潔能源、綠色金融、信息通信領域與數字賦能等國際標準提案,推動標準研制。積極爭取在國際標準組織中成立區(qū)域能源系統、醫(yī)用冷凍裝備、生態(tài)碳匯等技術機構。深入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應對氣候變化治理工作,推薦中國專家參加氣候變化協調委員會(CCCC)、環(huán)境社會治理(ESG)協調委員會、聯合國秘書長獨立咨詢委員會能源結構專委會(CEET)等戰(zhàn)略研究和協調治理機構。積極聯合相關國家共同制定并發(fā)布《多能智慧耦合能源系統》《多源固廢能源化》等政策白皮書。

             

            (四)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對接

             

            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國內國際標準比對分析,重點推動溫室氣體管理、碳足跡、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清潔能源、節(jié)能等領域適用的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標準,及時實現“應采盡采”。成體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等外文版制定和宣傳推廣,通過產品與服務貿易、國際合作、海外工程等多種渠道擴大我國標準海外應用。

             

            五、組織實施

             

            (一)堅持統籌協調

             

            加強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的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發(fā)揮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總體組的統籌與技術協調作用,加強對各標準子體系建設工作的指導,強化國家標準和行業(yè)標準的協同。建立完善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絡機制,通過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制定、聯合歸口等方式,共同推進跨行業(yè)跨領域標準的研制工作。發(fā)揮行業(yè)有關標準化協調推進組織的作用,在本行業(yè)內統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

             

            (二)強化任務落實

             

            各行業(yè)各領域要按照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內容,加快推進相關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制修訂,做好專業(yè)領域標準與基礎通用標準、新制定標準與已發(fā)布標準的有效銜接。各地方、社會團體等加強與標準化技術組織合作,依法因地制宜、多點并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制修訂。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支持關鍵標準研究、制定、實施、國際交流等工作。

             

            (三)加強宣貫實施

             

            廣泛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宣傳工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普及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知識,提高公眾綠色低碳標準化意識。適時組織開展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評估,及時總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做法。